中国足彩:互联网诊疗福音降临?——“首诊制”的政策探讨许多耳熟能详的常见病因病情简单、用药清晰,往往通过药方模板就能解决。受制于互联网医疗禁止首诊的政策,原本简单操作就能解决的常见病也需先完成线下诊疗才能完成。新政策的出台,是否彻底打破了互联网医疗禁止首诊制,为互联网诊疗带来福音?
2020年4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通知。《实施方案》明确指出,“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为载体,在卫生健康领域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医保首诊制和预约分诊制,开展互联网医疗的医保结算……”该文件的颁发意味着,常见病的福音即将降临,互联网医疗允许首诊有待成为可能。
早在2018年,国家卫健委与中医药局发布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指出,“不得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新的《实施方案》的出现,是否意味着可以一改旧的政策,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了?
从效力层级上来说,《实施方案》属于政府部门的“”,而《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应属于部门规章。《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的效力高于《实施方案》,因此《实施方案》并不能对《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的效力产生影响。换言之,在适用层面上,仍然以《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为准。
从发行部门来看,《实施方案》是由国务院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印发的,而非《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的印发部门——国家卫健委、中医药局。国家卫健委作为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保相关的主管部委,对医疗机构的“话语权”明显更大,医疗机构也更乐意“买账”。
虽说效力性存在争议,但《实施方案》中关于探索互联网医疗首诊制所反映的是疫情期间线上诊疗需求,也让我们对互联网诊疗首诊制提出了新的思考。
疫情期间,由于交叉感染、人口大规模聚集等问题的存在,医院成为高危地区,线下看病就诊成为难题。互联网诊疗通过网上预约诊疗,同时积极提供线上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健康宣教、就诊指导、慢病复诊、心理疏导等服务,最大限度缓解了就诊压力,在防控疫情上成为一把好手。
但是,当一些患者,尤其是常见病患者没有经历“首诊”,未形成完备的病历信息时,受政策的约束,不得不进行线下就医。问题也随之而至:
从患者的角度来看,疫情期间线下就医出行尤为不便,交叉感染的风险也增加了不少,因此一拖再拖。在此情况下,许多患者迟迟难以完成就诊,极易错过最佳诊疗时机,把小病拖成了大病。
从医疗机构的角度来看,疫情期间本就匮乏的医疗资源被一些本能简单用模板解决的病例所占用,宛如磨刀未用在刀刃上,大大降低了诊疗的效率。
在此情况下,“禁止对首诊患者开展互联网诊疗”成为了桎梏,不适应疫情下的就诊大环境。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医疗环境形势的变化,为防止危机情况再次突袭,探索推进互联网医疗首诊制成为了必然。
不知道大家去医院就诊时会不会有这样的体验,当医生问到哪里不舒服时,全凭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形容病情。如果医生说“那有点严重”,就开始反省自己是不是把病症说得重了,觉得自己还能抢救一下;如果医生说“没什么问题”,又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没能把自己的不舒服表达清楚。
事实上,由于缺乏专业的知识,患者很难在就诊之时准确地表达病情。在无病原检查与当面会诊的情况下,医生仅凭患者的主观言辞进行判断,极易错过最佳诊疗时机,引发严重后果。
互联网医疗作为新兴事物,短期内虽蓬勃发展,但是缺乏配套的完备的法律制度,容易出现纠纷于互联网诊疗需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但是一方面,鉴于首诊易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而另一方面,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缺乏有效平台,因此医患纠纷作为潜在的风险问题,一旦爆发,很难认定是平台责任还是首诊医师责任,患者维权之路漫漫无期。
当下互联网医疗已逐步开始得到了市场的重视,尤其是疫情爆发后,人们通过线上线下的诊疗再度认识到了互联网医疗的重要性,市场风向一片向好。但是,由于缺少了技术上的支撑,互联网医疗本身就存在很多弊端:系统不稳定对话到一半网络中断、患者信息不全难以准确判断、就医流程分散、诊疗几近沦为“咨询”……
在此情况下,互联网医疗的基础——平台搭建、诊疗功能落地效果都不太理想,首诊制的实施抢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之前,无疑是加大了诊疗的风险。
互联网医疗首诊制并不意味着一蹴而就全面“解禁”,而是应该对症下药。如何推进互联网医疗首诊制,应做到由小及大,以一个点为突破口从而扩散到整个制度中去。
《实施方案》的出台为互联网医疗首诊制度开了一个好头。如何去摸索实际操作模式,还需要更多的政策管理办法出台,从而规避风险,保障互联网医疗有序地进行。
实践中,许多耳熟能详的常见病因病情简单、用药清晰,往往通过药方模板就能解决。但是受制于互联网医疗禁止首诊的政策,原本简单操作就能解决的常见病也需先完成线下诊疗才能完成,大大地浪费了医疗资源、诊疗效率低下。
互联网医疗首诊制度可以以此为突破口进行开拓,推进按病种分级诊疗的改革,摘取基层首诊中的常见病病种,通过关键词检索将能够通过药房模板解决的常见病例进行分类,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诊疗的效率。
但是,对于互联网首诊的常见病症状总结和归类,应比分级诊疗更为严苛,需在实践中以大量医疗实践数据与医学知识库作为支撑,最大程度地减少误诊漏诊。
一个稳定的线上医疗平台是互联网医疗建设的重点。医疗平台的管理涉及病人基础信息(如电子病历)、医疗资源信息(医生信息、医疗设备、诊疗服务项目)等多方内容。
在互联网平台建设的途中,需要借助医院信息基础架构进行升级改善,通过优化接口从而保持医疗平台与医院系统数据的一致性,避免新的信息孤岛的产生,为互联网医疗首诊制打下坚实的平台基础。
同时,由于医疗平台厂家较多,数据冗杂,监管成为难题。应深化互联网医疗行业“准入”模式,不断完善立法,实现对医疗信息平台的有效监督。
通过互联网医疗首诊制节约医疗资源是改善就医难、促进医疗资源线上线下统一合理分配的重要举措。在资源分配上,可以引入医联体的模式,各个互联网医疗机构间相互协作,整合医疗资源,同时有效地降低医疗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与提升医疗技术所用的成本。
通过医联体,医师也能够快速获取更多的经验,从而准确地判断病情,降低首诊的误诊漏诊率。在实践操作中,应以信息科统一管控为基础,通过统一的服务资源调配,辅以管理制度创新,推动实现线上各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管理,提升互联网医疗的服务范围和质量水平。
互联网医疗首诊制的探索之路还很漫长,只有结合当下的环境对症下药,由小及大,由浅入深,才能真正地让互联网技术发展的红利为医疗行业赋能,为医疗信息化建设添砖加瓦,成就智慧医疗,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
Copyright © 2020 中国足彩 版权所有
ICP备********号-1